
PRODUCT CLASSIFICATION
更新時間:2025-11-12
瀏覽次數:45
小型環境試驗箱憑借體積緊湊(通常≤1m3) 與參數精準可控的核心優勢,成為新型材料研發階段的關鍵檢測設備。其核心功能覆蓋溫度循環(-70~150℃)、濕度調節(10%~98% RH)、恒定溫濕度、低氣壓等模擬環境,配備高精度 PID 溫控系統,溫度波動度≤±0.5℃,濕度偏差≤±3% RH,滿足 GB/T 2423 系列、ISO 16232 等標準要求。
針對不同類型新型材料,設備可定制測試模塊:對柔性電子材料,增設振動 - 溫濕度復合測試功能;對高分子復合材料,搭配紫外線老化燈管模擬光氧老化;對新能源電極材料,采用惰性氣體氛圍艙避免氧化干擾,實現 “一機多場景" 的材料性能驗證。
耐溫性測試:對耐高溫陶瓷材料,設定 - 40~120℃溫度循環,升溫速率 5℃/min,循環 100 次,檢測熱膨脹系數變化;對低溫超導材料,維持 - 196~25℃驟變,駐留時間 30min,評估導電性能穩定性。
耐濕性測試:對防水透氣膜,在 40℃、90% RH 恒濕環境下放置 1000h,監測水蒸氣透過率變化;對電子封裝材料,采用 60℃、95% RH+50℃冷凝交替循環,檢測界面剝離強度。
耐老化測試:對生物降解材料,在 50℃、80% RH + 氙燈照射(42W/m2)條件下老化 500h,分析分子量降解率;對航空復合材料,模擬 - 55~70℃溫變 + 鹽霧(5% 氯化鈉溶液)環境,評估腐蝕失重率。

樣品制備:按材料類型切割標準試樣(如拉伸試樣、彎曲試樣),表面清潔處理,粘貼溫度 / 濕度傳感器;
設備調試:校準鉑電阻傳感器,設定測試程序(如溫度 - 濕度 - 時間曲線),空載運行 1h 驗證艙內環境均勻性;
測試執行:將試樣固定于樣品架,啟動設備,實時記錄溫度、濕度及材料性能數據(如應力、電阻);
后處理分析:試驗結束后,在標準環境(23℃、50% RH)下放置 24h,通過電子顯微鏡、拉力試驗機等檢測材料微觀結構與力學性能變化。
